劳务派遣市场面临洗牌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人才供求状况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现状,以第三季度为例,全区进入劳动力市场登记的招聘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工作岗位数为20563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的劳动者为24815人,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数最大的十个职业中前三位分别是收银员、内勤、简单体力劳动人员,他们的缺口数分别是877人、835人、803人。“求职人员比上个季度有所增加,人力资源供需仍呈现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中央、内蒙古、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用工相对稳定,建筑等领域开工数量较少,导致用工减少。”市职介中心主任徐晓明介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职位具有临时性、辅助性和可替代性”为主要特点的劳务派遣用工就会受到影响。 这样的影响也确实传到了劳务派遣公司那里。位于昆区白云路的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前台接待人员介绍说,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的派遣人数呈现下降趋势,最多下降程度在四五成左右,而这也是劳务派遣公司普遍存在的情况。 粗放发展带来无序竞争 与外部的市场环境恶化相比较,劳务派遣行业内部的不自律和低门槛,让这个行业一度饱经诟病。“以前只要20万元就可以注册一个劳务派遣公司,有的就是口袋公司,一个人,口袋装着一个公章,通过各种关系就能进行劳务派遣,还有些直接是没有任何资质的,照样都在经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工人待遇不公正等问题多发,本身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模式,却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对劳动者造成了伤害。”包头市信源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志坚坦承,包头劳务派遣市场粗放发展的几年,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也造成了长久以来的无序竞争。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科长范凤亭介绍说,劳务派遣制度在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发达国家运用较多,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进入中国,包头劳务派遣市场的发展则在2000年以后,慢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先进的劳务用工模式逐渐被认可。“以前《劳动法》里没有硬性规定劳务派遣公司必须来劳动部门取得行政许可,只需要在工商局注册营业执照就可以运营,低门槛的尴尬状况一直存在着。”范凤亭对我市劳务派遣公司的无序发展表示担忧,行业不自律,行政监管弱,最终伤害了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内部人士看来,其实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而是进入行业后不遵守相关约束政策,给劳动者带来伤害。“发生工伤事故怎么办?被派遣单位肯定不负责任,人家只负责用工,而这个工人是属于你劳务派遣公司的,你有没有给劳动者上保险?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方面,一个公司本身没有多大的实力,一旦出现事故,他的应对能力也就捉襟见肘,而正是这些公司及个人搅浑了这里的水。”包头信诺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任博说,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国家出台相关的约束政策,来规范行业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劳务派遣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扫清了市场。 小公司面临大考验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包头浩艺劳务派遣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该公司业务主要针对工地进行劳务用工派遣。自任总经理的王浩刚开始还信心满满,但是当国家政策在半年后出台时,他一下子傻了眼。“当时我的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这点钱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现在新的政策要求注册资金达到200万元,这个我们肯定做不到。现在工地派遣需求较少,这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上加霜。”王浩说,距离最后的“通牒”日期2014年7月1日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最后的结果似乎已成定局。 市总工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4日,目前我市在工商局注册的劳务派遣公司共106家,其中昆区32家,青山区34家,稀土高新区12家,东河区12家,石拐区3家,九原区8家,白云矿区2家,固阳县3家。经过调查核实,现有运行的劳务派遣公司共43家,有劳务派遣业务的11家。从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两个渠道综合统计,全市共有劳务派遣工近2万人。在这43家还在运行的劳务派遣公司中,能够真正符合新政标准的少之又少。 虽然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是与王浩的公司状况一样的劳务派遣公司不在少数。“我们公司的注册资金50万,要求达到200万也很容易,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申请了,各项资料也已经准备到位。”任博说,一些综合实力较小的公司则面临着大考验。 12月18日,正式文件下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行政许可证的副本也都已经到手了,范凤亭也在等待劳务派遣公司前来办理行政许可,可是实际的情况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到现在为止,只有10多家公司的负责人前来咨询行政许可事宜,大多数公司还在观望,有些公司对行政许可认识不清,还有一些可能在做最后的挣扎,不准备进行行政许可。总体来说,能够达到此次国家要求的劳务派遣公司可谓是凤毛麟角。”范凤亭说,现在行政许可的空白证照都整整齐齐地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而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新政策已经开始实施,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一过,如果还没有申请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公司,将由工商局吊销执照。
|